行业资讯 分类
味探中国——石家庄柏林寺发布日期:2025-11-21 浏览次数:

在石家庄市赵县赵州镇的古城街巷间,一座藏着唐代古塔的寺院静静矗立 —— 红墙映着千年古柏,梵音伴着茶香,这便是被誉为 “赵州禅祖庭” 的柏林寺。作为中国禅宗重要道场(赵州从谂禅师弘法之地),柏林寺不仅承载着 “赵州茶” 的禅意智慧,更以 “农禅并重、素斋清净” 的素食文化,成为石家庄饮食中兼具 “禅宗底蕴” 与 “赵州特色” 的独特符号。从唐代僧人的 “粥茶禅斋”,到当代融合赵县雪梨的创意素宴,柏林寺的素食始终以赵县的山海物产为根,以禅宗 “简约惜福” 的理念为魂,在岁月流转中书写着 “食禅一味” 的赵州饮食故事。


梵刹坐标:赵州古城的千年禅境

柏林寺的素食文化,首先植根于其精准的地理区位与厚重的禅宗历史。寺院具体坐落于石家庄市赵县赵州镇石塔路 23 号,地处赵县古城核心区,东距赵州桥(安济桥)仅 3 公里,西临洨河,南接赵县雪梨种植园,北靠赵县古城墙 —— 这种 “古城 + 田园” 的格局,既符合禅宗 “农禅并重” 的修行传统,又能依托赵县 “平原农耕 + 特色物产” 的优势获取食材:周边农田的小麦、杂粮、蔬菜,赵县特产的雪梨、芦笋,以及石家庄地区的豆制品(如正定豆腐、藁城宫面),为素食 “就地取材、应季而食” 提供了天然条件。

据《赵县志》《柏林寺志》及寺内现存唐代碑刻记载,柏林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(约公元 196-220 年),初名 “观音院”;隋开皇年间(581-600 年),因寺内种植大量柏树,更名为 “柏林院”;唐代贞元年间(785-805 年),赵州从谂禅师驻锡弘法,开创 “赵州禅”,寺院香火鼎盛,僧众达数百人,“农禅素食” 传统初步形成 —— 僧人开垦寺田(今柏林寺周边仍有 “寺田” 地名遗存),自种粮食蔬菜,以 “粥茶为食,简约修行”;宋、元、明三代,寺院历经重修,素食体系逐步完善,形成 “赵州禅斋” 特色;清代后期至民国,因战乱寺院渐衰,素食传统一度式微;1988 年,在净慧长老主持下,柏林寺启动大规模修复,1992 年正式对外开放,香积厨(素斋堂)同步重建,素食文化得以全面恢复并创新发展。


素味溯源:从赵州禅斋到地域融合的发展

柏林寺素食的发展,始终围绕 “禅宗修行需求” 与 “赵县地域特色” 两大核心,经历了从 “粥茶简约” 到 “赵州味浓” 的演变,形成了 “禅意清净、赵州特色” 的独特风格,且始终遵循禅宗 “不食五辛、农禅并重” 的戒律规范(五辛:葱、蒜、韭菜、薤、兴渠)。


唐代:赵州禅斋的 “粥茶根基”

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驻锡期间,确立 “农禅并重” 模式,僧人 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,开垦寺田种植小麦、粟米、蔬菜,素食完全服务于禅修,核心是 “简约、定量、修心”:

日常斋饭:践行 “过午不食”,早餐为 “粟米粥 + 咸菜”,粟米来自寺田自种,咸菜是僧人用寺内腌制的萝卜干、芥菜(仅用盐调味,避免过咸);午餐为 “麦饭 + 一菜一汤”,麦饭是小麦粒煮制的糙米饭,菜多为清炒时蔬(如春季的菠菜、夏季的茄子),汤为豆腐汤(用本地黄豆自制豆腐,不加任何调料);禅师与僧众同食,无尊卑之分,体现 “众生平等”;

禅茶与素斋:“赵州茶” 典故便源于此 —— 僧人在禅修间隙以粗茶待客,茶后常辅以 “素饼”(小麦粉加少量芝麻烤制,无油无糖),这种 “茶食结合” 的方式,既解禅修疲惫,又传递 “简约禅意”;

惜福传统:从谂禅师倡导 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,要求僧众按需取餐,剩余饭菜需晒干储存(如干饭磨成粉,下次煮粥时加入),严禁浪费,这种 “惜福” 理念至今仍是柏林寺素食的核心准则。

寺内现存唐代 “石碾”(用于碾磨粮食)与 “咸菜缸” 遗存,印证了当时素食 “自耕自食、简约质朴” 的特点;唐代《赵州语录》中也提及 “粥足饭饱,方好参禅”,可见素斋与禅修的紧密关联。


宋明:赵州物产的初步融入

宋明时期,随着赵县农业发展(尤其是雪梨种植兴起),柏林寺素食开始融入本地物产,形成 “赵州特色素斋” 雏形:

食材丰富化:赵县雪梨(宋代已成为贡品)进入斋堂,僧人将雪梨切片晒干,冬季煮粥时加入,制成 “雪梨粥”,既增加甜味,又能润肺(赵县冬季干燥);同时,石家庄地区的 “宫面”(藁城特产,宋代已有)引入,制成 “素面”(仅用盐与少量香油调味),成为法会斋菜;

技法精细化:借鉴北方 “蒸制” 技法,开发 “素蒸菜”—— 将萝卜、土豆、茄子切片,撒少量面粉蒸熟,蘸蒜泥(当时尚未严格禁五辛,后因禅宗戒律调整去除)或盐食用,保留食材本味;

法会素斋定型:在观音诞、腊八节等法会,推出 “赵州素八珍”(选用八种本地食材:小麦、粟米、黄豆、豆腐、雪梨、菠菜、萝卜、芝麻,经蒸、煮、烤分别烹制),虽仍简约,但已显地域特色。

明代《赵县府志》记载,当时柏林寺的 “雪梨粥”“素蒸菜” 已小有名气,文人雅士到访赵州时,常专程到寺院品尝素斋,感受 “禅意饮食”。


现代恢复(1988-2000):传统与健康的结合

1988 年净慧长老主持修复寺院后,柏林寺素食在恢复唐代 “简约禅斋” 传统的基础上,融入现代健康理念,食材来源从 “自耕” 扩展到 “本地定点采购”(与赵县农户合作,每日供应新鲜蔬菜与雪梨):

经典赵州素斋恢复:重建香积厨,恢复 “粟米粥”“麦饭”“雪梨粥” 等传统斋饭,同时优化营养搭配 —— 将麦饭改为 “杂粮饭”(小麦、小米、红豆混合),增加膳食纤维;

健康素食开发:邀请河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专家指导,减少盐与油的用量,开发 “低脂素斋”,如 “清蒸豆腐”“凉拌菠菜”,适合现代人群健康需求;

素食规范完善:1995 年,净慧长老主持制定《柏林寺素斋戒律》,明确 “三不原则”:不食五辛、不使用动物性食材(包括蛋、奶、蜂蜜)、不添加人工调料(仅用盐、少量香油、本地酱油),确保素食清净,契合禅宗修行。

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菜品 “赵州雪梨豆腐汤”,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标志:用赵县雪梨切片,与本地豆腐同煮,仅加盐调味,清甜爽口,既保留赵州物产特色,又符合健康理念,成为香客最喜爱的斋菜之一。


当代创新:柏林寺素食的 “赵州禅味” 破圈

进入 21 世纪后,随着石家庄文旅产业发展(赵县赵州桥 - 柏林寺成为热门线路),柏林寺素食在坚守 “禅宗内核” 的同时,开启 “文化 + 地域 + 公益” 的创新模式,让 “赵州禅味” 走出寺院,成为传播禅宗文化与赵县民俗的载体。


食材创新:赵县特产的深度挖掘

柏林寺与赵县农户、本地老字号企业建立长期合作,定向采购 “赵县特色素食食材”,形成 “从田间到斋堂” 的可持续供应链,凸显赵州地域特色:

赵县雪梨的全方位利用:

开发 “雪梨系列素斋”:如 “雪梨炖百合”(赵县雪梨 + 兰州百合,润肺止咳)、“雪梨素糕”(雪梨泥 + 小麦粉蒸制,无添加糖)、“雪梨茶”(雪梨干 + 菊花泡茶,清热解渴),其中 “雪梨素糕” 因清甜软糯,成为儿童香客的最爱;

雪梨副产品利用:将雪梨皮、梨核熬制成 “雪梨膏”(无添加糖,仅浓缩雪梨汁液),作为素食伴手礼,2023 年与赵县 “赵州雪梨” 老字号企业合作,推出 “柏林寺禅意雪梨膏”,年销售额超 80 万元;

石家庄地区特产融入:

用藁城宫面制作 “素汤面”(素高汤 + 宫面,加少量青菜、豆腐丝),宫面的筋道与素汤的清香结合,还原北方面食风味;

用正定豆腐制作 “素酱豆腐”(豆腐切块,加本地酱油、八角、桂皮慢卤),咸香入味,成为佐粥小菜;

用赵县芦笋制作 “凉拌芦笋”(春季限定,芦笋焯水后加少量香油、盐调味),脆嫩爽口,富含维生素;

节气食材精准匹配:结合赵县四季气候,推出 “二十四节气赵州素食套餐”,如清明的 “菠菜素饺”(赵县菠菜 + 豆腐馅)、夏至的 “茄子蒸菜”(本地茄子 + 面粉蒸制)、秋分的 “雪梨粥”(新鲜雪梨 + 小米熬制)、冬至的 “素馄饨”(白菜豆腐馅,皮用小麦粉制作),每个套餐均配有 “节气禅语”,如 “冬至素馄饨,心暖禅意深”,让食客在品尝中感受时节与禅意的关联。


技法创新:禅宗简约与现代健康的平衡

在保留 “蒸、煮、炖、凉拌” 等传统技法基础上,柏林寺对素食进行 “健康化、精致化” 升级,既不脱离禅宗 “简约” 理念,又符合现代饮食需求:

传统技法优化:

“麦饭” 升级为 “杂粮养生饭”:在小麦、小米基础上,加入赵县红豆、绿豆、花生,增加微量元素摄入,且提前浸泡食材,使口感更软糯,适合老人、儿童;

“素汤” 升级为 “药膳素汤”:如 “黄芪豆腐汤”(黄芪 + 本地豆腐,补气养生)、“当归雪梨汤”(少量当归 + 雪梨,补血润肺),药材用量严格遵循中医指导,避免药性过强;

现代健康技法引入:

采用 “低温慢煮” 技术制作 “素炖菜”(如萝卜炖豆腐),避免高温破坏食材营养,同时使食材更入味;

推广 “生食凉拌”(如凉拌黄瓜、凉拌番茄),仅用少量香油、醋调味,最大化保留维生素;

开发 “无油素烘焙”:如 “芝麻素饼”(小麦粉 + 芝麻,无油,用烤箱低温烤制)、“核桃素糕”(核桃碎 + 小麦粉 + 少量蜂蜜替代品,无油),适合控脂人群;

素食标准化生产:2020 年,香积厨制定《柏林寺素斋制作标准》,明确每道菜品的食材用量、烹饪时间、调料配比,如 “雪梨粥” 需用赵县雪梨 200 克、小米 50 克,熬煮时间 40 分钟,确保口味统一与营养均衡。


文化创新:禅宗禅意与赵县民俗的融合

柏林寺将素食与禅宗文化、赵县民俗深度绑定,打造 “沉浸式” 素食文化体验,让食客在品尝斋菜的同时,感受赵州禅的智慧与赵县的民俗风情:

“赵州禅茶素斋” 体验活动:

每月举办 “禅茶素斋会”,流程为 “禅修体验→赵州茶品鉴→素斋品尝→禅意分享”,食客先跟随僧人体验 15 分钟坐禅,再品尝 “赵州茶”,最后享用 “素斋套餐”(含雪梨粥、素面、凉拌时蔬),餐后由僧人讲解 “素食与禅修” 的关系,2024 年参与人数超 5000 人次,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 60%;

推出 “亲子素食工坊”:周末面向家庭游客,教授 “素饺子”“雪梨素糕” 的制作方法,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,既体验手工乐趣,又学习素食知识,2024 年已举办 48 场,受益家庭超 1200 户;

素食文化展览与传播:

在寺院 “禅文化展厅” 设立 “素食文化专区”,展示唐代石碾、宋代咸菜缸、现代素斋餐具等文物,播放 “赵州素斋制作” 纪录片,介绍柏林寺素食的历史与技法;

出版《赵州禅味:柏林寺素斋食谱》,收录 30 道经典素食的做法,包括食材选择、烹饪步骤、禅意解读,如 “雪梨粥” 的解读为 “梨润心,粥养身,禅意藏于平淡”,2023 年出版后发行量超 1 万册;

素食伴手礼开发:

推出 “柏林寺禅意素食伴手礼” 系列,包括 “雪梨膏”“芝麻素饼”“素酱豆腐”“宫面礼盒”(素高汤调料包 + 宫面),包装设计融入柏林寺建筑元素(如唐代古塔、古柏)与赵县符号(如赵州桥、雪梨),2024 年伴手礼销售额超 150 万元,收益用于寺院公益事业;

开发 “素食食材包”(如 “素饺子馅食材包”“雪梨粥食材包”),内含预处理好的食材与详细做法,方便游客带回家制作,传播赵州素食文化。


公益创新:素食与社会责任的结合

柏林寺延续禅宗 “慈悲济世” 的理念,将素食作为公益载体,服务赵县社区与特殊群体,践行社会责任:

“禅意素斋送温暖” 活动:

每年春节、腊八节、重阳节,组织僧人与志愿者为赵县周边村庄的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、环卫工人送 “素年饭”“腊八粥”“素重阳糕”,2024 年春节送出 “素年饭” 300 份,包括素饺子、素汤面、雪梨素糕,包装用红色福字袋,契合春节民俗;

腊八节在赵州桥景区设立 “施粥点”,免费为游客、市民发放 “赵州腊八粥”(用小米、红豆、雪梨、花生等熬制),2024 年腊八节共发放腊八粥 5000 余份,成为赵县春节前的标志性公益活动;

社区素食服务:

每月走进赵县社区,举办 “素食养生讲座”,邀请河北中医药大学专家讲解 “北方冬季素食养生”“老年人素食搭配” 等知识,现场演示 “雪梨粥”“豆腐汤” 的做法,发放《柏林寺素斋食谱》,2024 年已举办 12 场,受益人数超 1000 人;

在赵县养老院设立 “每月素斋日”,每月 1 次为养老院老人制作素斋,如 “素馄饨”“素蒸菜”,并与老人一起用餐、交流,2024 年已服务养老院 8 所,受益老人超 500 人次;

助学与助农:

与赵县教育局合作,向赵县山区学校捐赠 “素食食材包”(含小米、黄豆、豆腐干、雪梨干),并附上简易烹饪教程,2024 年已捐赠 1500 份,惠及 10 所山区学校;

帮助赵县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(如雪梨、芦笋),通过寺院伴手礼、素斋采购等渠道,2024 年帮助农户增收超 50 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。


素味禅心:柏林寺素食的禅宗文化内核

柏林寺素食的创新始终未脱离 “禅宗修行” 的核心,其文化内核可概括为 “简约、惜福、慈悲”,这与赵县 “质朴、务实” 的民俗精神深度契合,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寺院的 “赵州禅味”。

简约:禅宗 “少欲知足” 的体现

柏林寺素食始终坚守 “简约” 理念,反对奢华浪费,这源于禅宗 “少欲知足” 的修行准则:

食材简约:以本地常见食材为主,不追求珍稀食材,如小麦、小米、豆腐、雪梨,均为赵县百姓日常食用的物产,体现 “众生平等,食材无贵贱”;

做法简约:以蒸、煮、炖、凉拌为主,避免复杂烹饪(如油炸、爆炒),减少调料使用(仅用盐、少量香油),保留食材本味,正如净慧长老所说:“简约素斋,如禅修般,在平淡中见真味”;

用餐简约:斋堂无豪华装修,僧人与香客同食,按需取餐,无尊卑之分,体现禅宗 “众生平等” 的理念。

许多香客表示,在柏林寺吃一碗 “雪梨粥”,“没有多余调料,却能尝到雪梨的清甜与小米的醇香,这就是禅意的简约”。

惜福:对食材的敬畏与节约

柏林寺的 “惜福” 传统源自唐代赵州从谂禅师,至今仍严格践行:

食材采购:按需定量采购,避免积压浪费,香积厨每日根据用餐人数估算食材用量,与农户约定 “当日配送,当日用完”;

食材处理:物尽其用,如雪梨皮、梨核熬制雪梨膏,萝卜皮、白菜根制作 “凉拌萝卜皮”“白菜根汤”,小麦麸皮用于喂寺内鸽子,无任何浪费;

用餐规范:斋堂内设有 “惜福提示牌”,如 “一粒米,千滴汗”“按需取餐,光盘为荣”,僧人带头践行 “光盘”,剩余饭菜需妥善储存(如素汤冷藏,次日加热后食用),严禁丢弃;

教育传播:在 “亲子素食工坊” 中,专门设置 “惜福教育” 环节,教孩子认识食材的生长过程,理解 “粮食来之不易”,培养节约习惯。

慈悲:禅宗济世理念的落地

柏林寺素食的 “慈悲” 不仅体现在 “不杀生” 的戒律上,更体现在 “服务他人、关爱众生” 的公益实践中:

对人的慈悲:通过施粥、送素年饭、社区讲座,关爱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、环卫工人等群体,传递温暖,正如寺内碑刻所言:“素斋虽简,慈悲为怀,暖人暖心”;

对自然的慈悲:推行 “可持续食材供应链”,支持本地农户有机种植(不使用农药、化肥),减少对环境的破坏,同时减少食材运输距离(如雪梨来自寺周边 3 公里内的果园),降低碳排放;

对动物的慈悲:严格遵守 “不杀生” 戒律,不使用任何动物性食材,甚至避免使用 “仿荤” 食材(如素鸡、素鸭),认为 “素食应清净,无需模仿荤食,众生皆有灵性,不食即是慈悲”。


食用注意事项与经典菜品推荐

食用注意事项

遵循禅宗素食戒律:严格避免 “五辛”(葱、蒜、韭菜、薤),兴渠本地少见无需规避,香客若习惯食用这些调料,需提前告知斋堂工作人员;

尊重 “过午不食” 传统:寺院斋堂仅在早餐(7:00-8:00)、午餐(11:00-12:00)供应素食,晚餐不对外供应(僧人遵循过午不食),需提前规划用餐时间;

践行惜福理念:按需取餐,严禁浪费,剩余食物可打包带走(需用自带容器,寺院不提供一次性打包盒),体现对食材的敬畏;

注意饮食搭配:素食以杂粮、豆制品、蔬菜为主,消化功能较弱者(如老人、儿童)建议少量多次食用,避免腹胀;对豆制品过敏者,需提前告知工作人员,调整菜品;

尊重宗教礼仪:进入斋堂需保持安静,不高声喧哗;用餐前需跟随僧人默念 “感恩词”(自愿参与):“感恩天地滋养,感恩农夫劳作,感恩食材馈赠,愿食此餐,身心清净,禅意常存”;斋堂内禁止饮酒、吸烟,禁止谈论荤食;

预约制度:节假日、法会期间(如观音诞、腊八节),素食需提前 1-2 天通过柏林寺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,避免现场无餐位。


经典菜品推荐

赵州雪梨粥:柏林寺 “镇寺素斋”,用赵县新鲜雪梨(去皮切块)与小米熬煮 40 分钟,无添加糖,清甜软糯,润肺止咳,适合秋冬食用,是香客点单率最高的菜品,2022 年被评为 “石家庄非遗美食”;

素汤面:用藁城宫面煮熟,加素高汤(香菇、黄豆、海带熬制),放少量青菜、豆腐丝,仅加盐调味,汤清面爽,还原北方面食的质朴风味,适合早餐或午餐;

雪梨炖百合:赵县雪梨(切块)+ 兰州百合(泡发),隔水蒸 30 分钟,无添加糖,清甜爽口,润肺安神,适合秋季干燥季节,也是儿童香客的最爱;

素酱豆腐:正定豆腐切块,加赵县本地酱油、八角、桂皮、香叶慢卤 1 小时,咸香入味,可直接食用或佐粥,是寺院伴手礼的热门产品;

凉拌芦笋:春季限定菜品,赵县芦笋焯水后切段,加少量香油、盐调味,脆嫩爽口,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,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香客;

赵州腊八粥:腊八节经典粥品,用小米、黄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花生、红枣、莲子、赵县雪梨(切块)熬煮 6 小时,无添加糖,营养丰富,兼具养生功效,腊八节可免费领取(平时需提前预约)。


结语

当赵县的晨光透过柏林寺的古柏,洒在香积厨的铁锅上,僧人正用洨河的泉水熬煮雪梨粥,空气中弥漫着雪梨的清甜与小米的醇香。在这里,一碗雪梨粥藏着赵州禅的简约,一碗素汤面裹着北方面食的质朴,一块素酱豆腐带着赵县酱油的咸香 —— 柏林寺的素食,早已不是简单的斋饭,而是禅宗文化、赵县民俗、北方物产三者交融的结晶。

从唐代的 “粥茶禅斋”,到当代的 “赵州素宴”,柏林寺素食走过了近两千年,变的是食材的丰富与技法的精致,不变的是 “简约、惜福、慈悲” 的禅宗内核。它既是禅宗 “农禅并重” 的生活载体,也是赵县民俗的味觉记忆,更是当代人在喧嚣都市中寻找 “禅意静心” 的精神寄托。未来,随着石家庄 “文旅融合” 的推进,这处赵州古城中的禅宗素斋,必将继续以 “赵州禅味” 为魂,书写更多关于味道与修行、文化与传承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