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食文化 分类
素味的地理坐标—南京发布日期:2025-08-09 浏览次数:

南京:六朝古都的素味市井与非遗传承

南京的素食文化深植于六朝古都的历史脉络中,南朝梁武帝 “断酒肉令” 的倡导,让素食从寺院走向市井,历经千年沉淀,形成了 “素菜荤做” 的独特风骨,至今仍在街巷烟火中流转。


市井烟火中的素味记忆:民国时期的南京素食馆堪称 “百家争鸣”,除了声名远扬的素春斋,“功德林”“香积林” 等老字号各有招牌。功德林的 “素火腿” 堪称一绝 —— 以黄豆蛋白为原料,经磨浆、煮制、压制后,用八角、桂皮等香料卤制,切片后红亮油润,纹理酷似真火腿,咸香醇厚,曾是文人雅集的必备冷盘。香积林的 “素什锦火锅” 则是冬日暖物,锅底用菌菇、笋干吊鲜,涮入豆腐皮、油面筋、素丸子等食材,咕嘟冒泡的汤汁里,藏着南京人对素味的包容与热爱。


而年夜饭桌上的 “十样菜” 更是刻在南京人 DNA 里的仪式感。这道菜讲究 “凑齐十样”:黄豆芽(如意)、水芹(勤力)、荠菜(聚财)、胡萝卜(红火)、木耳(招财)、香干(干净)、冬笋(节节高)、百叶(百业兴)、山药(山药)、青蒜(算清),每种食材都有吉祥寓意。切丝后大火快炒,淋少许香油提香,清爽脆嫩的口感中和了红烧肉、盐水鸭的厚重,成为团圆宴上 “解腻又讨喜” 的存在。


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现代创新:南京绿柳居的素食烹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,不止有 “三丝素刀鱼”“宫廷素脆鳝”,“素烤鸭” 更是一绝。选用整张腐皮,刷上用酱油、麦芽糖调制的 “鸭皮水”,挂起风干后油炸,外皮酥如鸭皮,撕开后内里 “肌理” 分明,搭配甜面酱和薄饼,一口下去竟有北京烤鸭的满足感。如今的绿柳居不仅坚守老手艺,更推出 “新派素点”:芝士榴莲青团、咸蛋黄素肉粽,用年轻口味唤醒传统,门店里 “非遗技艺展示台” 常围满好奇的食客,老师傅现场演示素肉塑形,让 “素菜荤做” 的智慧看得见、学得到。


南京还定期举办 “素食文化节”,老门东历史街区里,素食摊主支起摊子:现炸素排骨、素鸭血粉丝汤、莲子赤豆元宵,市民边吃边听非遗传承人讲素食故事,市井烟火与文化传承在此交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