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 分类
味探中国——杭州庆春朴门发布日期:2025-11-01 浏览次数:

庆春朴门全称 “杭州庆春朴门有机素食生活馆”,现核心门店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白乐桥 181 号(白乐桥社区内,近灵隐寺景区),地处西湖西北山麓,东距西湖景区(岳王庙景点)约 1.8 公里,北临北高峰,南接三天竺,是西湖景区周边少有的 “景区 + 社区” 双属性有机素食空间。门店面积约 400 平方米(较原庆春路店扩容),分为三层:一层为开放式用餐区与有机食材展示柜(陈列合作农场直供的蔬菜、杂粮),二层为互动体验区(用于烹饪课、农场分享会),三层为露台休憩区(可远眺北高峰山景);门口设有 “旧物交换角”(鼓励顾客捐赠闲置餐具、厨具),整体装修采用回收木材、再生玻璃等环保材料,墙面手绘 “朴门永续” 生态图谱,凸显 “低碳、自然” 的空间文化,与周边山林景观相得益彰。

除白乐桥核心门店外,庆春朴门于 2018 年在余杭区径山镇设立 “朴门生态农场”(占地约 50 亩,具体地址: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),作为食材直供基地与农事体验区,形成 “景区门店 + 郊区农场” 的联动模式,区别于传统素食餐厅,成为其 “从农场到餐桌” 理念的核心支撑。


历史沿革:从环保理念到素食实践(2010 年至今)

庆春朴门的诞生与杭州 2010 年后 “有机饮食”“低碳生活” 的社会思潮紧密相关,核心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,地址变迁已标注清晰:

初创期(2010-2013 年):有机素食的萌芽(庆春路旧址)

2010 年,由 3 位关注环保与健康饮食的人士(其中 2 位有海外有机农场工作经历)共同创立,最初在上城区庆春路 239 号开设 “社区有机食材配送站”,仅提供简单的素食便当(如糙米饭 + 清炒时蔬),每日限量 30 份,顾客需提前预订。当时门店仅 100 平方米,核心客群为周边社区的孕妇、老人及环保爱好者,因坚持 “无农药、无化肥、无添加” 的食材标准,逐渐积累口碑,2012 年正式转型为 “有机素食餐厅”,增加堂食菜品至 20 余种。

成长期(2014-2019 年):在地化与社区融合(庆春路旧址运营 + 农场建设)

2014 年,与杭州余杭径山农场、富阳渔山生态农庄等 5 家本地有机农场建立长期合作,实现 “80% 食材本地直供”,并引入 “社区支持农业(CSA)” 模式 —— 顾客提前缴纳年费,定期获得农场新鲜食材,同时可参与农事体验。2016 年扩大庆春路门店面积至 300 平方米,增设互动体验区,每月举办 “有机烹饪课”“农场开放日” 等活动;2018 年径山生态农场建成,实现 “部分食材自供”,同年被杭州市商务局评为 “杭州特色餐饮示范店”。

成熟期(2020 年至今):零浪费与永续创新(迁至白乐桥新址)

2020 年,因庆春路旧址租金到期且需适配景区客流,门店迁至西湖区白乐桥 181 号,面积扩容至 400 平方米;同年响应 “双碳” 政策,推出 “零浪费素食计划”,从食材采购、烹饪到包装全面减少浪费;2022 年上线 “节气素食菜单”,结合杭州四季物产调整菜品;2023 年与杭州本地高校(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)合作研发 “植物基创新菜品”,成为杭州有机素食领域的标杆品牌,日均客流量稳定在 150-200 人次(含景区游客与社区居民),会员数超 3000 人。


文化内核:“朴门永续” 理念的饮食实践

庆春朴门的核心文化源于 “朴门永续农业(Permaculture)” 理念,强调 “人与自然、社区的和谐共生”,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:

食材永续:优先选择本地、当季、有机食材,减少运输碳排放;拒绝使用反季节蔬果与进口稀有食材,支持小农经济;

烹饪永续:践行 “零浪费”,蔬菜边角料(根、叶、皮)用于熬汤、制作酱料或堆肥;烹饪过程少油、少盐、无味精,保留食材本味;

社区永续:通过食材配送、烹饪课、市集等活动,连接农场与消费者(含景区游客与本地社区居民),传递 “吃得健康、吃得环保” 的生活方式,而非单纯的 “素食餐饮”。


庆春朴门素食的发展脉络:从 “有机便当” 到 “永续饮食生态”

初创期(2010-2013 年):极简有机,夯实基础(庆春路旧址)

这一阶段素食以 “果腹、健康” 为核心,无复杂技法,重点突出食材的 “有机属性”:

食材来源:初期依赖杭州有机农产品批发市场,2012 年后与 1-2 家小型农场合作,每日凌晨配送新鲜蔬菜,如余杭的小番茄、富阳的青菜,食材均附带 “有机认证检测报告”,门店公示检测结果,让顾客放心;

菜品结构:以 “便当 + 简餐” 为主,如 “糙米饭 + 清炒时蔬 + 卤豆腐”“杂粮粥 + 凉拌黄瓜 + 素鸡”,每份定价 15-25 元,针对上班族推出 “午餐配送服务”,覆盖庆春路周边 3 公里内的写字楼;

顾客认知:通过线下传单、社区海报宣传 “有机素食” 概念,当时杭州有机餐厅较少,庆春朴门以 “平价、透明” 打开市场,2013 年回头客占比达 60%。


成长期(2014-2019 年):在地深耕,丰富维度(庆春路旧址运营)

随着与本地农场合作加深,素食从 “简单供给” 转向 “文化体验”,核心变化体现在三方面:

在地食材的深度开发:与径山农场合作后,针对杭州本地物产设计菜品,如春季的 “径山春笋炒豆干”(春笋来自径山竹林,现挖现送)、夏季的 “富阳冬瓜海带汤”(冬瓜产自富阳渔山农庄,皮薄肉厚)、秋季的 “临安菌菇野米饭”(菌菇采自临安山区,搭配本地糙米)、冬季的 “萧山萝卜干炒腊肉(素)”(萝卜干为萧山非遗工艺,素腊肉用大豆蛋白制作),形成 “四季在地菜单”;

CSA 模式与会员互动:2014 年推出 “CSA 会员计划”,年费 3600 元,会员每周可获得 2 次农场直送食材(约 5 公斤 / 次),每月参与 1 次农场采摘活动,2016 年会员数突破 500 人,部分会员还会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带到门店 “以物易物”,形成社区食材循环;

体验活动的增加:2016 年起每月举办 “有机烹饪课”,由门店厨师教学 “凉拌时蔬”“素酱制作” 等简单菜品,2018 年径山农场开放后,增加 “农事体验日”,顾客可参与播种、施肥、采摘,之后在农场厨房用新鲜食材制作素食,单日参与人数可达 30-50 人。


成熟期(2020 年至今):零浪费创新,生态闭环(白乐桥新址)

迁至白乐桥新址后,庆春朴门将 “永续理念” 融入素食全链条,结合景区客流特点优化菜品与服务,实现从 “餐饮” 到 “饮食生态” 的升级:

零浪费食材管理:建立 “食材分级使用” 制度 —— 最优食材(如蔬菜嫩叶、菌菇)用于堂食主菜;次优食材(如蔬菜老叶、根茎)用于熬汤、制作馅料(如包子、饺子);边角料(如蔬菜根、果皮)用于制作蔬菜高汤或堆肥(送往径山农场),2023 年数据显示,食材利用率从之前的 70% 提升至 95%,每月减少厨余垃圾约 50 公斤;

植物基创新研发: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,利用本地大豆、花生等原料研发植物基菜品,如 “杭州风味素东坡肉”(用大豆蛋白模拟肉质感,搭配萧山萝卜干调味)、“龙井植物奶”(用本地龙井茶与黄豆打磨,无添加糖),2022 年推出的 “植物基素蟹粉”(用南瓜、胡萝卜、香菇模拟蟹粉口感)成为爆款,日均销量超 20 份(含景区游客尝鲜);

节气文化与场景延伸:2022 年上线 “二十四节气菜单”,每个节气推出 1-2 道限定菜品,如清明的 “马兰头青团”(马兰头采自径山农场及白乐桥周边山林,青团皮用本地艾草制作)、夏至的 “薄荷绿豆汤”(薄荷来自门店自种盆栽,绿豆为富阳有机品种)、冬至的 “萝卜丝素汤圆”(萝卜丝来自萧山,汤圆皮用糙米磨粉),同时推出 “节气礼盒”(如端午的有机粽子、中秋的素月饼),2023 年节气礼盒销售额占全年营收的 15%,部分游客购买后作为 “杭州伴手礼”。


庆春朴门素食的创新实践:永续理念下的多维突破

食材创新:在地化、有机化、循环化

在地直供网络的搭建:目前与杭州 12 家有机农场建立合作,覆盖余杭、富阳、临安、萧山等区域,食材运输半径均控制在 50 公里内,减少碳排放;与农场签订 “保底收购” 协议,保障小农收益,如径山农场的春笋,无论市场价格如何,庆春朴门均以高于市场价 10% 的价格收购,确保农场稳定供应;

自种食材的补充:门店三层露台及径山农场均开辟 “朴门小菜园”,种植薄荷、罗勒、香菜等香草及小番茄、青椒等蔬菜,用于日常烹饪调味,如 “薄荷柠檬水”“罗勒炒菌菇”,顾客用餐时可参观小菜园,直观感受 “有机种植”;白乐桥店还利用周边山林资源,在合规前提下采摘野生马兰头、荠菜(春季),用于制作凉拌菜,凸显 “山林食材” 特色;

循环食材的开发:针对传统素食中的 “浪费痛点”,研发边角料菜品,如用胡萝卜皮、芹菜根熬制 “蔬菜高汤”(作为汤底或和面用水),用西兰花梗、卷心菜芯制作 “素泡菜”(低盐发酵,可佐餐),用水果皮(苹果皮、梨皮)熬制 “果皮糖浆”(用于调味或制作甜品),这些 “循环菜品” 不仅减少浪费,还成为门店特色,2023 年 “蔬菜高汤素面” 日均销量达 40 碗。


技法创新:零浪费烹饪与健康适配

零浪费烹饪技法:

“全食材利用”:如一颗卷心菜,菜叶用于凉拌或清炒,菜梗用于炒豆干,菜芯用于做馅,菜根用于熬汤,无一处浪费;

“低温慢煮”:针对根茎类蔬菜(如胡萝卜、土豆),采用低温慢煮(60-70℃)替代油炸,保留营养的同时减少油脂摄入,如 “低温慢煮胡萝卜配香草”,口感绵密,适合老人与儿童;

“发酵工艺”:自制发酵食品,如纳豆(用本地黄豆发酵)、泡菜(用有机蔬菜发酵),富含益生菌,助力肠道健康,2023 年推出的 “发酵蔬菜拼盘” 成为健康食客的首选;

分众化健康适配:

针对糖尿病患者:推出 “无糖菜品”,如 “无糖菌菇汤”“清炒时蔬”,用天然食材(如香菇、番茄)提鲜,避免使用糖或代糖;

针对健身人群:推出 “高蛋白套餐”,如 “藜麦饭 + 烤豆腐 + 水煮西兰花”,蛋白质含量达 20 克 / 份,搭配低脂酱料;

针对儿童与游客:推出 “趣味造型餐”,如 “蔬菜小火车”(用胡萝卜、黄瓜、小番茄拼成火车形状)、“素汉堡”(用全麦面包、素肉饼、生菜制作),解决儿童 “不爱吃蔬菜” 的问题,也吸引景区亲子游客,2023 年儿童餐占比提升至 20%。


文化创新:社区互动与生活方式传递

“朴门市集” 的定期举办: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在白乐桥店门口举办 “朴门有机市集”,邀请合作农场、手工匠人参与,售卖有机蔬菜、手工酱料、环保餐具等,同时设置 “饮食科普区”,由营养师讲解 “有机食材的选择”“零浪费烹饪技巧”,吸引周边居民与景区游客参与,2023 年市集平均每场吸引 200-300 人参与,成为西湖景区周边小有名气的社区环保活动;

“饮食教育” 的场景延伸:与杭州多所中小学(如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)合作,开展 “有机饮食进校园” 活动,带领学生参观径山农场、制作简易素食(如凉拌黄瓜、蔬菜沙拉);同时针对景区游客,在门店设置 “朴门永续” 文化展板,介绍食材循环、低碳饮食知识,2023 年累计接待游客咨询超 1 万人次;

“环保包装” 的推行:门店全面使用可降解包装(如玉米淀粉餐盒、纸质吸管),鼓励顾客自带餐具,自带餐具用餐可享受 9 折优惠,2023 年自带餐具的顾客占比达 35%(以社区居民为主),减少一次性包装使用约 8000 个 / 月。


服务创新:社区化与游客需求兼顾

社区与游客双服务体系:

针对白乐桥社区居民:推出 “上门配送” 服务,配送员同时担任 “饮食顾问”,为老人推荐适合的菜品(如牙口不好的老人推荐软嫩的 “豆腐羹”“蒸南瓜”),2023 年配送服务覆盖白乐桥、黄龙洞等 5 个社区,月配送量达 500 单;

针对景区游客:提供 “轻食外带套餐”(如蔬菜沙拉、素三明治),方便游客携带至西湖边食用;设置 “景区导览角”,提供灵隐寺、西湖周边游玩攻略,提升游客体验;

个性化定制服务:接受企业团建、家庭聚餐的定制需求,根据客户偏好(如全素、无麸质、低糖)设计菜单,如某科技公司团建时,定制 “零浪费主题餐”,所有菜品均使用边角料或循环食材制作,同时搭配 “零浪费科普讲解”;针对景区游客的 “家庭聚餐” 需求,推出 “西湖风味套餐”(含素东坡肉、龙井植物奶等本地特色菜品),2023 年定制服务营收占比达 10%;

会员体系的深度运营:会员除享受食材配送、农场体验外,还可参与 “朴门读书会”(讨论环保、饮食相关书籍)、“旧物交换会”(交换闲置厨房用品),2023 年会员复购率达 70%,形成稳定的社区社群;同时为游客提供 “临时会员” 权益,消费满 100 元可获得 “农场体验优惠券”,吸引游客后续参与农事活动。


庆春朴门素食的经典菜品与体验指南

必尝经典菜品解析

朴门有机大拌菜:招牌菜品,选用 5-6 种当季有机蔬菜(如黄瓜、番茄、生菜、紫甘蓝、胡萝卜),搭配门店自制的 “亚麻籽沙拉酱”(亚麻籽来自临安有机农场,手工研磨),蔬菜脆嫩,酱料清淡,突出食材本味,每份 32 元,日均销量超 30 份(游客点单率高);

径山春笋炒豆干:春季限定,春笋采自径山农场,现挖现送,搭配富阳有机黄豆制作的豆干,用少量山茶油快炒,仅加盐与少许生抽调味,春笋鲜甜,豆干紧实,每份 42 元,春季月销量超 500 份,是本地食客与游客的必点项;

蔬菜高汤素面:零浪费代表菜品,汤底用胡萝卜皮、芹菜根、香菇蒂等边角料熬制 4 小时,面条为全麦手工面,搭配青菜、卤豆腐,汤色清亮,鲜味浓郁,每份 28 元,适合各类人群,日均销量 40 碗;

杭州风味素东坡肉:创新菜品,用大豆蛋白模拟东坡肉的质感,浸泡在由萧山萝卜干、酱油、冰糖熬制的卤汁中,慢炖 2 小时,入口软嫩,带有萝卜干的咸香,每份 58 元,是肉食爱好者转型素食的首选,也是游客体验 “杭州素味” 的热门菜品。


实用体验建议

最佳品尝时段:春季(3-4 月)可尝春笋、马兰头菜品,秋季(9-10 月)菌菇类菜品丰富;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的 “朴门市集” 适合体验社区氛围;径山农场开放日(每月第二个周六)可参与农事体验与农场烹饪(需提前通过门店微信预约);

点餐搭配指南:单人推荐 “蔬菜高汤素面 + 朴门有机大拌菜”,健康饱腹;双人同行可点 “径山春笋炒豆干 + 素东坡肉 + 杂粮饭”,搭配 “龙井植物奶”,感受杭州本地风味;家庭聚餐或游客多人同行,建议定制 “西湖风味套餐”,兼顾老人与儿童口味;

文化联动体验:用餐后可参观门店的 “有机食材展示柜”,了解杭州本地有机农场;若时间充裕,可前往径山农场(自驾约 1 小时,导航 “庆春朴门径山生态农场”),参与采摘、施肥等农事活动,之后在农场厨房用新鲜食材制作素食;白乐桥店周边 500 米内有灵隐寺、飞来峰景区,1 公里内有三天竺、法喜寺,可联动游览西湖西北线景点,形成 “素食 + 禅意” 一日游路线。


结语:永续饮食里的城市生活新可能

庆春朴门的素食,区别于寺院素食的 “禅意”,也不同于商业素食的 “精致奢华”,它以 “朴门永续” 为魂,将 “有机、在地、零浪费” 的理念融入每一道菜品 —— 从一颗径山春笋到一碗蔬菜高汤,从一次农场体验到一场社区市集,传递的是 “与自然和谐共生” 的生活方式。

如今,在西湖山麓的白乐桥社区,庆春朴门就像一个 “绿色枢纽”,连接着农场与消费者、景区游客与本地居民、环保理念与日常饮食,让 “吃得健康、吃得环保” 不再是小众选择,而是可触摸、可实践的日常。这种 “不追求极致奢华,只追求永续真实” 的素食创新,正是庆春朴门在杭州素食市场立足十余年的根本原因,也为城市素食的发展提供了 “社区化、在地化、景区化” 的新范式。